-
>漯河市:共青团召陵区委扎实开展召陵区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
近日,共青团召陵区委开展了2025年召陵区大学生暑期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前期岗位征集,共发布岗位200余个,吸引众多召陵籍大学生参与。近年来,共青团召陵区委扎实发挥“生源地”作用,持续增强实践育人工作成效,进一步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、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、增长本领、作出贡献。
精准谋划 筑牢活动“基础盘”
提前与区委组织部、区人社局、各企事业单位对接,在团属公众号“召陵青春”发布岗位征集,梳理出政务实践、企业实践、公益服务、社区服务四类实践岗位。组建由团区委工作人员负责、各级团组织团委书记为联络员的工作小组,全程跟踪学生实践情况。成立召陵区大学生返乡联盟,针对返家乡有关工作建立多个联络群,构建起有效的组织联络网络。
丰富载体 打造实践“成长圈”
做到人岗相适,实现用人单位和返家乡大学生双向选择。让返乡大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所长,如法学专业学生参与社区法律援助,艺术特长生参与“多彩假期”文明实践活动,农学专业学生参与乡村发展工作…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专业能力。同时,组织归巢学子“沉浸式”看家乡、召开优秀学子交流座谈会等活动,对返乡大学生密切关注的人才政策、就业创业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细致入微的解答,增强返乡大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长效保障 巩固活动“成果链”
从“工作表现、群众反馈、实践报告”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,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,将优秀实践学生推荐至区级人才库。整理学生实践成果,通过团属公众号、地方媒体宣传推广,讲好青年学生返乡实践故事,扩大活动影响力,吸引更多学生投身家乡建设。
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