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学云朵7L
身份证上的老家可能要改名了,南阳、三门峡、漯河、焦作、鹤壁,五个河南老乡的归属地正在悄悄倒计时。
2024年,一份“收缩城市榜”把这几座城推到聚光灯下,人口老得比楼快,娃生得比拆迁慢,合并裁撤不再是传说。
我盯着榜单,心里蹦出一个问题:再过十年,我是不是得在办身份证?
我舅就是南阳人,去年回村,小学铁门锈得推不开,操场成了玉米地。
他说镇上最后一家快递点关门那天,连狗都懒得叫。
年轻人跑、跑长三角,剩下老头老太坐在门口晒太阳,像一排被忘记收的衣服。
三门峡更离谱,我同学在那当护士,她发微信说产科一年只接生三十多个娃,比她们科室养的绿萝还少。
医院把三层病房改成老年棋牌室,医生护士轮班陪大爷大妈打麻将。
人少到公交车司机能叫出每个乘客的名字,像开私家车。
漯河靠食品厂撑场面,可厂里现在招不到本地人,全是云南贵州的临时工。
工资不低,但年轻人嫌没前途,宁愿去送外卖,说跑一单能见十个人,比守着流水线热闹。
老城区晚上八点就黑灯,路灯省电,人省话。
焦作和鹤壁更尴尬,矿挖空了,房价掉到三千没人接盘。
我鹤壁的表哥把婚房卖了,拿着十八万首付去郊区买了套loft,说至少电梯里能遇到同龄人。
他爸妈留在老矿区的六层楼,邻居搬走一半,剩下几家把阳台改成菜地,电梯坏了半年没人修,爬楼当锻炼。
县城更惨,我老家漯河下面的县,去年撤了两个乡,直接并进镇里。
村委会牌子摘下来那天,老支书蹲在门口抽烟,说以后填表得写别的地名,心里空落落的。
村里小河水干了,石桥还在,但没人过河,桥成了自拍背景。
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,吸走南阳的人,南阳吸走县里人,县里吸走村里人,最后连村口小卖部都吸没了。
我妈说现在赶集要去镇上,村里老人不会扫码,买东西得求店主帮忙,像回到三十年前。
我算了笔账,一个年轻人离开,带走的是一家三口未来的消费、上学、看病、随份子钱。
小城市少了这些人,连奶茶店都开不下去,更别说电影院。
留下的老人不花钱,钱越不花,城市越收缩,像漏气的气球。
有人说合并能省钱,可省的是谁的钱?
老城的医院、学校、公交站,说关就关,剩下的人看病得跑百公里。
年轻人更不敢回来,怕哪天连户口都没了。
我刷短视频,看到鹤壁新区盖了玻璃幕墙的政务大厅,漂亮得像商场,可里面办事的人还没保洁多。
评论区全是本地人吐槽:盖得再好,没孩子上学,没人生病,给谁用?
历史怎么点评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,当身份证地址真的换了那天,哭的不是地图,是搬不走的老人。
城市可以合并,人心散了,就再也拼不回来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