漯河市源汇新区双龙社区开展“三秋”助农主题党日活动

漯河 更新于:2025-10-13 11:25
  • 雪球丫丫

   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彭莹莹

    金秋时节本是丰收的喜悦时刻,漯河市却因持续阴雨天气,导致田间泥泞难行,机器采摘受阻,成熟的秋作物在地里“急得打转”。为全力破解秋收难题、筑牢防灾减灾防线,10月11日,漯河市源汇新区双龙社区党组织迅速行动,以“党员下沉助‘三秋’助农采收解民忧”为主题开展党日活动,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直奔群众最需要的地方,用“红色力量”守护群众的“粮袋子”。

    “花生再不收,就要在地里发芽了,孩子都在外地打工,这雨下得没完,这可咋办啊!”辖区老党员宋叔的困境,是社区网格员走访摸排“三秋”生产时发现的典型情况。宋叔夫妇年事已高,面对泥泞田地无力收割,自家作物的采收难题成了老两口的心病。社区党委得知情况后,迅速将其纳入重点帮扶清单,统筹志愿服务力量,制订专项助收方案。

    活动当日,30余名党员志愿者早早集结,带着工具奔赴田间地头。“大家分工协作,有农活经验的老同志指导分拣,年轻同志负责搬运,咱们争取半天把这片地收完!”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孙莹一声号召,志愿者们迅速行动。大家踩着泥泞没有丝毫犹豫,默契配合:有的弯腰采摘,有的小心翼翼搬运作物,有的主动与农户交流,了解后续秋管需求……汗水浸湿了衣衫,泥土沾满了裤脚,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实干的热情。

    “歇会儿喝口水吧!真是太谢谢你们了,不然俺老两口真不知道要熬到啥时候!”宋叔提着热水壶来到田间,看着忙碌的党员们,眼眶泛红。志愿者们接过热水,笑着回应:“宋叔,您别客气,咱们都是邻居,帮您解决困难是应该的!”在抢收间隙,志愿者们还同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,提醒农户做好田间排水、作物存储防护。

    秋收助农任务圆满完成后,社区组织党员们前往小商桥景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。这座被誉为“天下第一桥”的古桥,见证着千年历史变迁,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;在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精神展示区,党员们驻足凝视,重温《满江红》的豪迈诗句,感受民族英雄“还我河山”的壮志豪情;走进杨再兴纪念馆,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、一件件珍贵文物,大家深入了解杨再兴抗金报国的英勇事迹,深刻感悟先辈们的爱国情怀与崇高气节。

   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,党员们以实际行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,用责任与担当守护了农户的“丰收果”,更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凝聚了奋进力量。下一步,双龙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机制,围绕群众需求优化帮扶举措,推动党员下沉常态化、长效化,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,为基层发展贡献更多“红色力量”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