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泊的漂流瓶1u
河南漯河,93岁老人有5个儿子,他们轮流照顾老人,轮到老四时,老人跟孙子说,她要回老宅看一看,摸一摸自己的东西,孙子和老四就送老人回来,结果老人被住在老宅的老大给撵了出来。
谁承想这事儿刚发生,胡同口就炸开了锅。几个老太太端着菜篮凑一块儿,唾沫星子横飞:"老大也太狠了,亲妈回来看看都不让进?""就是,老宅又不是金窝银窝,难不成还能长腿跑了?"可隔壁王婶子端着半碗凉面条蹲在门槛上,边扒拉边直摆手:"你们光瞅见老大撵人那阵仗,咋没见他大半夜爬梯子扫房梁?上回刮大风,房顶瓦哗啦啦响,他裹着破被子在墙根儿守了半宿,就怕砸着人。"
这话传到老大耳朵里,他正蹲在老槐树下抽旱烟,火星子在夜色里一明一灭。烟锅子在青石板上磕得咚咚响:"咱妈都93了,腿脚不利索,房梁要是有个窟窿,掉下来砸着她,我这当老大的咋活?"风一吹,屋檐下燕子窝里的小崽子扑棱着翅膀叫,倒显得这老院子没那么冷清了。
要说老大也冤。打老人搬去老四家住,他就隔三差五往老宅跑。前儿个刚换了漏雨的后檐瓦,昨儿个又把发霉的土炕掀了,晒上麦秸。院儿里的石榴树枯了半截,他专门去苗圃挑了棵新苗,蹲在地上挖坑时,指甲缝里全是泥。有回下雨,他举着塑料布在房上苫了俩钟头,浑身湿透,邻居劝他:"找俩瓦匠不就得了?"他抹把脸上的雨水笑:"瓦匠哪知道咱妈爱住哪儿,房梁歪了半寸她都能觉出来。"
老人被撵那天,其实老大早就在门口转悠了。远远瞅见孙子和老四扶着老人过来,他躲在墙根儿抽了半袋烟,硬着头皮迎上去。老人一摸门框上的老榆木,眼泪"唰"就下来了:"这木头还是我嫁过来那年,你爷爷砍的。"老大喉咙发紧,拽着老人胳膊往屋里让:"妈,我不是不让您进,前儿个房梁上的土簌簌往下掉,我怕......"话没说完,老人拍着他手背:"妈知道,你就是怕妈摔着。"
街坊们后来才听说,老大媳妇前年走了,他一个人拉扯俩娃,白天去工地搬砖,晚上回来喂鸡。有回娃发烧,他背着孩子跑了十里地去诊所,路过老宅时还绕进去,把漏雨的地方又苫了层塑料布。他不是不想让老人住老宅,实在是家里屋子小,五六个大人挤着睡,怕老人睡不踏实。
现在老宅的门帘还是老大挂的,蓝布底儿绣着牡丹,洗得发白。老人偶尔来住两天,老大就把炕头烧得热乎乎的,熬了小米粥端到床头:"妈,趁热喝,米是我今早去集上挑的新米。"老人摸着他粗糙的手,总说:"老大最孝顺。"可这话到了胡同口,又被传成"老大心狠撵亲妈"。
其实哪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儿?老大不是铁石心肠,他只是把心疼藏在半夜的扫帚声里,藏在房梁上的新瓦里,藏在怕老人担惊受怕的每一个夜里。那些嚼舌根的人啊,只看见表象,却没瞧见藏在岁月褶皱里的真心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