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用户53586314734
![]()
最宜居的城市,不同人有不同看法。按《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(2024)》,许昌宜居度排全省第一。它民营经济活跃,有瑞贝卡、森源等企业,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贯通,绿化覆盖率高,“15分钟生活圈”建设完善。漯河也不错,作为食品工业名城,双汇、卫龙总部都在这,沙澧河穿城,滨水步道系统好,还是全省首个“中国快递示范城市”。
讲述者是一名常年在河南跑城的本地记者。说真的,纸面上的排名看多了,他更愿意用脚去走一走。清晨他在许昌老城区一条榆树路边买了碗热乎豆腐脑,抬头能看到河面起雾,沿岸柳条垂着,行人慢慢走,没那么赶。拐进社区,药店、修鞋铺、蔬菜店挤在一条短巷子里,隔壁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站,老人领药、年轻人取快递,十五分钟圈这个词在这儿不是口号。他蹲在花坛边记两笔,心里想着这座城的步子不快不慢,像早上那碗豆腐脑,顺口不烫嘴。
中午他坐动车去漯河,下车就沿着沙澧河步道走了一段。河面宽,风一过,广告旗哗啦啦响,快递小哥骑着电车在桥下穿来穿去,背后是冷链车的白箱子,干净亮得晃眼。河边跑步的人不少,年轻妈妈推着小车,篮子里塞着几包零食,想起前面那份报告里提到的“快递示范城市”,他笑了,确实有点像物流交响乐。午后的小市场摆着肉夹馍和胡辣汤,摊主把二维码贴得大大的,收款提示音响个不停。他在树荫下喝口水,心里踏实,觉得这座城把吃穿用度安排得妥妥的。
下午他坐城际进郑州,刚出东站,热浪和人流一起迎面扑来。高铁像血管,把人往四面八方输送,地铁入口里人肩碰肩,办事大厅里挂着预约屏,三甲医院的排队号像股票曲线。他绕到一所书店,台阶上几个孩子在翻练习册,边上中介大哥打电话,说学位、租金、距离地铁口几分钟,声音压得很低却很急。他记下地铁换乘的时间,心里也打鼓,这座城的能量是真的大,但生活的张力也跟着涨,房价、电梯拥挤、通勤时长,全都写在眉眼间。
傍晚他去了洛阳老城,天色一层层往下压,城墙影子拉长到牌坊旁。夜场的博物馆排起队,小摊烤羊肉串油花四溅,边上曲艺棚里老先生吊嗓子,孩子蹲在门口抠瓶盖,游客跟着地图找“打卡点”。他沿洛河走一段,风从水面上打过来,带着一点凉,在桥下看见几位老工人围着下象棋,棋盘是纸壳,烟头在脚边亮了又灭。他心里有点软,文旅带来热闹,也带来停车难和旺季吵闹,可这点烟火翻涌起来,人就没那么硬邦邦。
夜里回到住处,他把当天的笔记摊开,许昌的慢和稳,漯河的便利和实用,郑州的密度和机会,洛阳的厚重和闲适,全都挤在几行字里。有人把宜居等同医疗,有人更在意工作岗位,有人盯着教育和通勤,也有人只看窗外那条河是不是能走两步。他望着窗外的路灯,心里叨叨,这事儿要真说个统一答案,怕是把人过得像考卷一样。真要用一把尺子量出唯一答案这事靠不靠谱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