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在上领略漯河市区美景,友友们真情游记,共赏漯河风情

漯河 更新于:2025-10-09 01:32
  • 用户2631353374852
    这几天在《》上看到多篇友友游玩漯河市区的感言,这些“游记”写得很好,都是有感而发。作为漯河人,我在关注并点赞加评论的同时,还想再说几句、“进一言”。

    友友们大多提到的是曾上过央视的“沙澧游览区”,还提到了贾湖遗址、小商桥、南街村等历史古迹和红色教育基地,更多的是品尝了正宗的胡辣汤,并对此“赞不绝口”,可见漯河带给游客的印象有多深。

    漯河作为全国食品名城,不仅名吃众多,海纳了全国各地的风味佳肴,令人流连往返。但还有“意犹未尽”的地方,那就是漯河的文化资源。

    在浩瀚的中华成语典故中,漯河就独占了近20个。为方便游客了解,我遍查古典书籍和成语名录,找其出处,并整理出若干,供游客知晓:

    成语典故源于漯河(市县区)的有:
    攀龙附风(舞阳)
    羞于哙伍(舞阳)
    防微杜渐(舞阳)
    千云蔽日(舞阳)
    尾大不掉(舞阳)
    梅开二度(舞阳?)
    梁上君子(郾城)
    长驱直入(郾城)
    直捣黄龙(郾城)
    掘地见母(临颍)
    暗箭伤人(临颍)
    其乐融融(临颍)
    鸡犬不宁(临颍)
    风马牛不相及(漯河召陵区)
    九合一匡(漯河召陵区)
    不绝如缕(漯河召陵区)
    高才远识(漯河召陵区)
    买椟还珠(漯河召陵区?)
    无人问津(漯河源汇区)

    我在这里要特别向文史专家、成语典故研究者和众多的友友们说明一下:这些成语典故或来自你们的家乡、或出处有误、或来源失真、或张冠李戴、或少有关连,还有些来自传说或地方志,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。毕竟资料来源也会有误,有的名人、地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,这毕竟同属中华文化。

    从这点来讲,也可以理解为一次“学术交流”,甚至“争论”、“喷槽”,这对弄清成语出处很有益处。
    (图片源自豆包AI生成)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